有人说,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,
是骑上一辆自行车,
慢慢的晃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
用时光慢慢的流淌,来记住空间的静静变迁。
泸江河是建水历史里一条璀璨的纽带,它不仅见证了千年临安的兴衰变革,也造就了一方百姓的乡土情缘。
对于想要了解建水故事的人来说,骑行泸江烟柳一定是最佳的选择,因为在这条16公里的骑行路上,骑行者犹如沿着时光隧道缓缓骑行,不仅能感受千年临安的前世今生,也能体会建水的风土人情。
2019年9月27日,泸江烟柳骑行活动将准时在建水发车,让我们来看看,这历时一小时的骑行,都能带给大家什么惊喜吧!
这次骑行,我们将从雄镇东南的建水朝阳楼出发,一边感受着临安古城屹立千年的气魄与魅力,一边体验建水的民间记忆。我们将骑行过泸江上的一座座古桥,从十七孔桥的古老楼阁,到乡会桥的风雨廊檐,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古代建水人民的璀璨智慧,也是建水人与故乡的深厚联结。
十七孔桥 是桥 也是诗 ▼
据记载,泸江河水发源于异龙湖,流于东西南一带。泸江河附近土壤肥沃,良田颇多,但由于当时人们没有对河堤进行修缮,导致江水溃堤,数万亩良田被江水淹没。直到明万历四年,临安兵备副使许宗竟派士卒对河堤进行修筑,并植树护堤。到了清雍正八年,又沿堤种植柳树以此加固堤防。从此以后,泸江两岸,浓荫蔽日,枝繁叶茂,浮光荡漾,十分壮观,现“泸江烟柳”盛景。一时间成为了文人墨客聚集揽景观光,吟诗作对的绝妙场所。
泸江烟柳 穿越时光的等待▼
但在民国时期,柳树被大量砍伐,景观遭到人为破坏,盛景不复存在。2010年9月,建水县启动实施恢复“泸江烟柳”景观工程。经过多年的维护修缮,当年老建水人对于泸江烟柳的想象,已经完全的实现。
这次骑行,我们将顺着悠悠的泸江,在拂面的清风里,看两岸长长的柳条垂入水中,看水中鱼儿欢快的泛起波光。重新体会“三面荷花四面柳,烟雨楼台入画屏”的泸江烟柳盛景之美。
骑行穿过“泸江烟柳”景观带,仿佛进入了一副绝美的风景画,河边种植者繁茂的柳树,榕树、滇朴、清香树等40余种树木,路边开放着樱花、芙蓉花、桂花等20余种花朵,花与树的间隙里,还有竹子、非洲茉莉球、黄蓉球等20余种灌植木物。四季风景不同,但花香四溢,“泸江烟柳”景观带还与小桂湖、双龙桥、团山民居等景观有效衔接,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线。
堤岸的风 吹红了花▼
值得一提的是,在繁花绿草之间,掩映着一条由石砖铺筑而成的健康步道,步道绕水而行,与沿岸的古桥交相辉映。骑行过这里,可以看到悠闲的建水居民,在这里,聊天,散步,健身,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图景。在满眼的美景里,你还能感受到温暖的建水人情。
这次骑行的终点,是浓缩了建水人文风情的团山村,团山村被誉为“云南楼兰古城”,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、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。民居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,形制规整、布局紧凑、空间丰富。屋顶为青瓦,白灰粉饰外墙,青砖作墙裙,屏门、格扇、梁柱、走廊、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。整个村子的民居、庙堂、宗祠错落有致,墙体斑驳陆离的一些老房子里,至今仍住有居民。
青石板的路 活着的历史▼
作为这次骑行的最后一站,这里不仅浓缩了建水的人文景观,也将建水城市历史最完整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。
以泸江河为纽带,将沿岸原有的自然人文生态风貌景象与周边传统村落相连接,是现在建水最美好的样子。
所以,还等什么,赶快报名参加这次骑行活动吧,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曼妙的建水时空穿梭之旅。
此次骑行报名已结束,错过了报名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明年的活动哦。参与骑行的小伙伴们则需要注意:
(一)活动当日服从义务工作人员的安排。
(二)参与活动者注意防暑和防雨,自备自行车,及相应工具和保护措施。组织方提供饮用水,有需要者自备干粮。注意环保,自备垃圾袋,勿乱扔饮用水瓶及随身垃圾。
(三)请自备个人必要的药品。
(四)如遇不可抗拒因素,如天气情况:大雨倾盘,活动将延后或取消组织方公布具体时间。
精彩内容回顾
2019年第十五届孔子文化节“千人儒家三礼”报名开启丨明礼仁 抒胸臆
当黄金周遇上【建水孔子文化节】 这篇攻略你一定要收藏
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红河·建水孔子文化节招募志愿者啦
建水创意征集令 | 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红河.建水孔子文化节文创设计大赛正式启动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